新闻荐读大发配资
写给英雄城的一封信
征文选登
↓↓↓
赣江汤汤 英雄回响
敬爱的南昌:
您好!每一次贴近您,都如同灵魂经受一次淬火,留下沉甸甸的赤诚与滚烫的敬意。
童年,我第一次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肃穆的厅堂里,指尖触碰到那墙壁上的雕塑,心尖猛地一颤。它带着历史的粗粝与灼热,仿佛1927年8月1日暗夜惊雷,历经岁月仍响彻耳畔。那一刻,历史书页上模糊的铅字突然活了过来,“八一”这两个字,骤然以铁与血的重量砸下来,深深浇铸进城市的肌理,也沉沉坠入我稚嫩的心房。原来英雄的传说从不是缥缈的烟云,它就这般坚硬地扎根在街巷深处,如古榕盘虬的根须,在地下蔓延交错,成为城市血脉里奔涌不息的热源,暖得人眼眶发烫。
如今,我在您古韵与新声交织的街衢行走,每一步都踩着时光的印记,才真正掂量出“英雄城”三字的千钧分量。滕王阁飞檐上流转了千年的月色大发配资,曾照过王勃挥毫的衣袖,如今温柔地映照着赣江两岸拔地而起的璀璨楼群,新旧交融间,恰似南昌老表那句带着自豪的“恰噶”!您在绳金塔的风铃里轻轻摇晃,清脆的召唤里藏着岁月的密码;在万寿宫袅袅升腾的烟火气中,混着香烛的醇厚与市井的喧闹;更在街头巷尾南昌老表的眉宇间,那份“恰得苦”的劲头里悄然延续。这英雄的血脉,早已像春雨般浸润寻常巷陌的砖瓦缝隙,化作城市最温热的气息,一呼一吸间都是踏实的力量。
展开剩余64%最深的敬意生于最真的理解。重访八一大道,仰望那指向苍穹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,祖父布满皱纹的手抚过我的头顶,声音里带着对岁月的敬畏:“那声划破沉沉暗夜的枪响,不是故事的终章,是燎原星火的第一粒火种。”这火种从历史的烽烟一路燃至今日“一江两岸”的灯火通明。英雄城啊,您将它锻造成一种生生不息、催人奋进的精气神,这是英雄基因在岁月长河中最壮阔的回响,听得人热血翻涌。
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根源的深情回望。晨光熹微时登上八一大桥,江风带着水汽扑在脸上,看霞光为江面铺就金鳞万点,恍若当年照亮征途的赤焰,在记忆里灼灼燃烧。桥下江水汤汤,奔流不息,拍打着桥墩的声响里,藏着您从历史深处浩荡涌来的磅礴力量——既承载着“打响第一枪”的勇毅,也托举着向未来扬帆的巨轮,在时代浪潮里稳稳前行。这江流,是英雄城奔涌不息的血脉,它低声告诉我:铭记是为了汲取那穿透时空的伟力,在时代的浪涛里,再次挺立成崭新的中流砥柱。
信仰最朴素的模样,是在生活的烟火里扎根生长。绳金塔下那家老字号早点铺,雾气腾腾里,老板将一碗热腾腾的拌粉端上,辣椒油的辛香混着米香扑面而来:“崽俚子,吃饱了做事才有劲。”原来英雄城的伟大,不仅镌刻于惊天动地的壮举,更深植于这烟火人间的勤勉坚韧中,沉淀为每个平凡日子里的踏实足音,在锅碗瓢盆的交响里,在默默耕耘的汗水中,汇聚成城市最深沉有力的心跳。
站在赣江边,晚风裹着孩童追逐风筝的嬉闹,风筝线在手里一牵一松,像牵着整个城市的欢喜。一位父亲指着对岸灯火通明的红谷滩,对骑在肩头的小儿说:“崽呀,你看那亮堂堂的地方,几十年前还是滩涂荒地,硬是南昌人一担土一担沙填出来的!”孩子望着流光溢彩的摩天轮,小脸上满是好奇,似懂非懂地拍手。我眼眶瞬间热了,英雄的血脉,原来也在推土机铲斗的每一次倾轧里沸腾,在工程师图纸的墨线中蜿蜒,在万千建设者被汗水浸透的衣背上奔涌。
英雄城啊,您用英雄的往事让我懂得何为担当,更以沸腾的今朝昭示前路方向,让我明白何为传承。那“打响第一枪”的勇敢早已超越历史瞬间,熔铸为城市永恒的图腾,在时代奔涌的潮头之上猎猎招展。这血脉里的赤诚与担当,必将像火炬般薪火相传,激励一代代赣鄱儿女,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,为这座不朽的丰碑,注入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滚烫荣光。
深深爱着您的人:栾芳芳
2025年8月13日
目前
征文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
欢迎广大的读者们
踊跃投稿呀!
👇👇👇
来源:南昌晚报
编辑:付梦影 审定:金官 核发:李健军
点亮大发配资
发布于:江西省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